张謇怎么读(张謇 怎么读)
张骞名字怎么读
张骞名字读作:zhāng qiān。
张骞(前164年―前114年),字子文,汉中郡城固(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)人,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、旅行家、探险家,丝绸之路的开拓者,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。
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,西汉建元二年(前139年),奉汉武帝之命,由甘父做向导,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,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,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,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。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“凿空”,意思是“开通大道”。
扩展资料:
人物生平
元狩四年(前119年),在失去河西走廊后,匈奴向西北退却,依靠西域诸国的人力、物力,与西汉对抗。汉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,率300多名随员,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数千巨万,牛羊万头,第二次出使西域。
此行的目的,一是招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,以断匈奴右臂;二是宣扬国威,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,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。张骞到达乌孙时,恰逢乌孙内乱,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。
不过,张骞的副使则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、康居、大月氏、大夏等国,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,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。张骞一行偕乌孙使者数十人于元鼎二年(前115年)返抵长安。
元鼎二年(前115年)随张骞至长安的乌孙使者回国,报告汉王朝的强盛后,增强了乌孙王昆莫对汉王朝的信任。他再次派使者到长安,表示愿得尚汉公主,为昆弟,请求与汉和亲。
元封六年(前105年),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作为公主嫁给昆莫,并赐乘舆服御物,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。细君死后,汉王朝又将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。
这两次和亲,对于巩固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,使乌孙成为汉在西方牵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,以及发展双方经济、文化交流等,都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张骞
状元实业家张謇怎么念
“謇”的读音为(jiǎn)
1、口吃,言辞不顺利:~吃
2、正直:~谔(正直敢言)。~~(a.正直之言;b.忠诚正直)
张謇(1853年7月1日~1926年8月24日),字季直,号啬庵,汉族,祖籍江苏常熟,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(今海门市常乐镇)。清末状元,中国近代实业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主张“实业救国”。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,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。
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,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;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,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;以家乡为基地,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,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,370多所学校,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,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,被称为“状元实业家”。
2015年4月18日,以我国近代著名状元实业家、教育家、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张謇命名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“张謇”号开工建设。
状元实业家张謇怎么读 状元实业家张謇的简介
1、状元实业家张謇拼音:[zhāng jiǎn]。
2、张謇[jiǎn](1853年7月1日~1926年8月24日),字季直,号啬庵。祖籍江苏常熟土竹山,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(1853年7月1日)生于江苏省海门直隶厅长乐镇(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),同治十二年(1873年)归籍通州。光绪二十年(1894年)状元,中国近代实业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书法家,“江苏五才子”之一。
3、光绪二十年(1894年),张謇考中状元,授翰林院修撰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,奉张之洞之命创办大生纱厂。民国元年(1912年),起草清帝退位诏书,在南京政府成立后,任实业总长;同年,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。民国4年(1915年),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“二十一条”部分要求,张謇愤然辞职。民国8年(1919年),建成南通更俗剧场。民国11年(1922年),棉纺织业危机,导致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,大生纱厂走向衰落。民国15年(1926年)8月24日,张謇在南通病逝,享年73岁。
4、张謇主张 “实业救国”,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,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,370多所学校,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、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。
“张謇”的“謇”字怎么念?
念:【 jiǎn】
一、謇的释义:
1、口吃;言辞不顺畅。
2、正直。
二、謇的笔顺:
三、謇的组词:
连謇、謇谔、博謇、謇吃、忠謇、謇正、謇犯、謇慠、屯謇、謇然、謇烈、謇切、謇博、謇謇、謇直、刚謇、謇谏、骄謇、謇讷、诡謇、謇谔之节、謇谔自负、謇谔之风
扩展资料
一、字源演化:小篆、楷体
二、异形字:
三、相关组词:
1、謇犯[jiǎn fàn]
正直敢言而触犯别人。
2、謇吃[jiǎn chī]
亦作“謇吃”。口吃。
3、謇博[jiǎn bó]
性格刚直,学识广博。
4、謇然[jiǎn rán]
正直貌。
5、謇烈[jiǎn liè]
刚直。